程璐CL界面记者

微信号:justMP-L

684文章51面粉17评论
  • 微信号:justMP-L

  • 淘宝闪购新客双11电商订单破亿

    天猫双11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淘宝闪购带来的新用户在双11期间的电商订单数已超过1亿。

  • 商业头条No.97 | 淘宝依然能战

    “淘宝归来”,并不仅仅是复述一家公司的起伏与转身,它更像是讲述巨头在新的周期中,如何找到方法,重新入局。

  • 淘宝闪购发布闪购仓新品牌“淘宝便利店”

    10月31日,淘宝闪购正式发布全新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这一品牌将以闪购仓形态,为消费者提供“24小时营业、30分钟达”的购物体验,并于11月1日正式上线。未来将逐步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

  • 涉税信息报送倒计时,跨境电商卖家或将洗牌

    过去依靠信息不对称的"避税红利"正在迅速消失。

  • 今年天猫双11,阿里向AI和闪购要增量

    第17个天猫双11,阿里试图用AI和即时零售打破天花板。

  • 6款淘宝AI导购落地天猫双11

    10月16日消息,今年天猫双11将有6款淘宝AI导购应用全面落地,包括AI万能搜、AI帮我挑、拍立淘、品类清单、AI试衣和AI清单。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平台通过AI对20亿商品进行更精准理解与组织,实现流量匹配效率双位数增长:包括复杂语义下搜索相关性提升20个百分点,推荐信息流点击量提升10%,商家广告ROI提升12%。

  • 商务部公告带火WPS,但全球竞争的关键因素或在AI

    此次政策端的“露脸”,有望加速WPS在政企市场的拓展步伐,并进一步带动其出海,但国际层面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 Lazada和天猫系统打通,品牌化能否突破东南亚电商竞争?

    在东南亚的电商竞争红海里,Lazada试图用品牌化找突破。

  • Lazada已与天猫完成系统打通,商家可一键卖东南亚

    9月25日消息,界面新闻获悉,Lazada在今年双11之前,已与天猫进行系统打通,为天猫品牌0门槛增加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5个海外市场。该项目被命名为“一键轻出海”,目前,天猫商家的后台已经上线了报名通道。

  • 淘宝加速出海,要把“双11”开到海外去

    淘宝出海的的双11的KPI将围绕GMV、用户量和用户体验展开,但不会采取激进的、“大一统”的低价策略。

  • 【独家】淘宝闪购团购正式上线:从决策到落地不到两个月

    不管对商家、还是对平台,团购业务属于“赚多赚少都是多赚的”。

  • 速卖通推出品牌出海计划,与亚马逊争夺头部品牌

    9月23日消息,阿里速卖通启动“超级品牌出海计划”,招募包括天猫品牌、亚马逊大卖在内的知名品牌,目标用商家在亚马逊一半的成本,在重点市场实现更高成交,意在与亚马逊争夺中高端品牌市场。

  • 淘宝双11全球化提速:将投入10亿营销补贴

    9月22日,淘宝出海宣布今年双11将在海外市场投入10亿元的营销补贴,帮助10万商家实现双11海外成交翻倍的目标。淘宝出海总经理叶剑秋介绍,淘宝境外GMV连续5年保持双位数增长,4月以来境外新用户规模同比200%增长,在16个国家地区排名第一。今年的双11将首次同步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启动。

  • 转转集团将逐步关停自由市场,转向官方验业务模式

    9月22日,转转集团发布官方公告,宣布将逐渐关停旗下“自由市场”业务。公告称,未来,转转将聚焦二手“官方验”业务模式,并强调集团其他业务线正常运转。

  • 淘宝闪购团购业务已上线

    9月20日消息,淘宝闪购团购业务于今日早间开启第一批上线试点城市,上海、深圳、嘉兴已上线,淘宝闪购、支付宝、高德三端均有入口,品类涉及茶饮、甜品、正餐、自助餐及城市特色小吃等多个餐饮品类。 “这是我们水到渠成的业务发展,我们将继续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更好支持商家发展。”淘宝闪购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示。

  • Lazada全面打通天猫,向商家开放东南亚市场

    9月16日消息,阿里旗下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首次向天猫商家全面开放东南亚本地化运营能力,目前,蕉下、babycare、飞利浦、乐扣乐扣等多家知名品牌已确认加入。据项目内部人士介绍,这是天猫和Lazada首次进行系统级打通。

  • 淘宝上线图搜“AI找低价”,AI电商加速落地

    今年阿里AI电商正向用户端全面渗透。

  • 阿里妈妈押注闪购与AI,双11大促能否突破新增长?

    闪购加入后,未来电商大促会走向高频、常态化的节奏。

  • 宇树科技王兴兴:“AI落地干活”还在大规模爆发的前夜

    9月11日,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期间,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提到,2011年时他曾对AI非常感兴趣,但当时AI非常冷门,相关的学习资料也较少。“当时我看了几本书,觉得能做的有限,后来就没花太多时间关注。AI确实是我最后悔的一件事。” 王兴兴说,不过好在随着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现在终于有机会,让AI与机器人结合,真正落地干活。但谈到真正让AI落地干活,“现在还在大规模爆发性增长的前夜。”王兴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