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以传播经典、关注名家、推荐新人为宗旨,通过开阔、理性的视角,挖掘富有时代性、艺术性的艺术家,从而引导艺术品收藏与投资。

401文章24面粉0评论
  • 微信号:sixiangjun01

  • 宋代书法评述

    一尺大的玉璧都不足以买苏东坡的字。

  • 神怪异相:吴彬《十六罗汉图》

    吴彬对诡怪奇异造型的痴迷,使其绘画呈现出一种乱世末日的颓废之气。

  • 留白,审美的极致

    绘画上的这种空疏,如抚琴者得弦外之音,吟诗者得言外之境,因为艺术的审美境 界是无限广阔的。

  • 手帖:古人的书信

    谨,已经不是南朝美学的从容自由了。

  • 宋徽宗:天下一人

    消沉的亡国之君,本无可足道,然而在文学艺术史上,为人所称说不休的,李煜的词,赵佶的书画,这二人都是承先启后,划时代开派的宗师,所以获得后人的称说不休,正不在彼而在此。

  • 吴藕汀:“假中国画”比“假洋鬼子”更可恶

    “徐悲鸿的画,只要不说他是中国画,我也是很佩服他。”

  • 俞樾:最后一位朴学大师

    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其书法风格无不受其时代的熏染,俞樾亦不能例外,在碑学大兴的清代中后期,“工篆隶”已成为俞樾书法的主要风貌。

  • 石涛: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他要改变古人的面目而自创新法,自标新格,这种呼声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

  • 吴钊:丹青千古事

    文章千古事,用宋徽宗自题画诗“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所说,追求的是俯仰一瞬间的永恒,是谓千秋。

  • 听琴图:一件可以代表宋元以来优雅艺术传统的作品

    徽宗一朝,在中国绘画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熟悉徽宗宫中艺事的邓椿在《画继》中载徽宗之言:“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

  • 太湖之石,因何而美

    据说,验证是否上品的太湖石,只要在其中一个涡洞中浇水,会自然从其它涡洞中流出。这样一来,一块石头就可以接收、贯穿天地的灵气,自然也就活了起来。

  • 陶渊明:菊花开,正归来

    当陶渊明大璎一甩,回家去也,他其实是为了万古以后的我们召了一份魂魄的。

  • 宋代茶人真会玩

    中国的点茶法,也就是日本主流茶道的源头,于宋代发展到顶峰,又在宋灭亡后迅速衰落而后失传,却在日本被精心复制保存。

  • 籍洪达:简述北宋绘画

    这种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思想上的解放源头是魏晋时期那种超然绝俗的哲学思想的延续。

  • 大石山房琐话:画有多层,一如世事

    中年岁月,土瘠肥少耗费多,当作减法,才得生机。

  • 阴澍雨:描虫小技

    绘事之写草虫由来久矣。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意态生动,颇得自然灵性。近代白石老人,尤专而事之。余每写草虫,纯以水墨,欲求古今互用也。

  • 中国画的构图

    一幅画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在于作者对画面构图的处理手法是否和主题内容所要求的艺术境界相协调。

  • 审美,是最大的体面

    生活的审美,是一种主观的物质欲求,更是一种客观的情感需求。有时我们往往因为生活的匆忙,而忽略了身边的美。

  • 当代书法何时才不为“炫技”买单?

    传统是一种流动不息、逝者如斯和吐故纳新的活的精神,而不是某种具体的一成不变的视觉规范。

  • 寒江独钓

    寒江独钓是无目的的钓,不在获取,只在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