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在设计产业政策之初的设想,其实是限制竞争;然而,历史的巧合之处在于,日本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赋予了市场和私营企业相当强大的力量来抵制政府的反竞争冲动。正是这种竞争机制,而不是产业政策,造就了日本企业的深厚内功。
01/30 10:00评论(2)
当前真正有争论的问题在于政府是否应该,以及何时,在非公共领域选择性地直接干预资源配置。
01/28 11:18评论(0)
新规将对中资形成两方面的压力:自2000年以来,超过60%的中国在欧盟投资来自中国国有企业,按照欧盟未来的政策方针,类似的投资都将是审查对象;除此之外,即便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如果投资的资金来源是国内政策性银行或者是国资大行,理论上也有可能遭到审查。
12/24 10:08评论(7)
传统领域规则改变不大,但贸易之外的规则将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12/01 10:26评论(79)
尼克松在上台之后任命了自己的忠实支持者伯恩斯(Arthur Burns)来执掌美联储,酿成了美国70年代滞胀的苦果;在他之后的美国总统们,基本遵守了不干预美联储政策的潜规则。但这些“常规”、“惯例”在特朗普时代需要重新审视。
10/31 11:02评论(4)
IMF最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基准:防止经济急刹,但不会猛踩油门。
10/19 10:56评论(2)
历史经验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打破了白宫历来不干预美联储决策的政治传统,公开批评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他或许只是刚刚意识到,国内的经济周期将会决定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以维持多久。
07/25 17:30评论(1)
数据显示,中国产业升级进展很大,但离全球价值链上游还有很大距离。同时,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产业升级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后者对于中国的意义,在全球化退潮之时显得尤为重要。
06/04 11:08评论(33)
制裁比奖励更容易促使对手坐到谈判桌上来。因为谈判是一个风险行为——你执行了别人的条件,但别人可能会反悔。要促成谈判,就需要增加对手风险偏好,而制裁在增加风险偏好这一点上更加立竿见影。
05/16 11:01评论(0)
美国代表团中至少有四个立场:莱特希泽和罗斯强硬,姆努钦温和;库德洛纠结而纳瓦罗则让人摸不着头脑。
05/02 10:52评论(52)
美国若真的将“价码”提高到1500亿美元,中国该如何“以牙还牙”?2017年中国进口的美国商品总共只有1300亿美元。
04/06 12:18评论(9)
确切来说,将中美当前的经济冲突说成“贸易战”并不准确,因为整个301调查的重点其实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以及国家主义的投资模式。
04/04 11:36评论(0)
无论是抛售美国国债,还是对等贸易报复、“非对称”报复和针对性报复,没有一个属于完美策略。贸易战的本质决定了这将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消耗战。最终宣布胜利的那一方,可能只是忍耐力比较强而已。
03/23 9:32评论(7)
中美贸易战会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而这场风暴将从贸易开始,却不一定在贸易问题上止步,极有可能蔓延到双边投资领域。
03/12 9:38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