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家”锁定几代人的“安居梦”| 《图鉴中国》对比照再现70年间的家的N次方
“我爱我的家”锁定几代人的“安居梦”| 《图鉴中国》对比照再现70年间的家的N次方
08.16-10.01
活动详情

家,是乡愁;家,是港湾。每一个人,都有对家的梦想,对居所的追求。8月17日本周六晚21:25,由深圳卫视倾力打造的经典对比照分享节目《图鉴中国》第二季,第二期以“我爱我的家”为主题,通过3位时光分享人跨越时空的“家”的对比照,展示了千百万家庭在新中国70年间家庭居所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居梦”,家的N次方的变化,串起了亿万人对家的梦想与奋斗,勾起观众温馨的回忆与共鸣。

“寄人篱下”的“偏偏房”VS 70年后的生态房

今年71岁的时光分享人王晓白则通过两张历史跨度71年的照片,记录了他从出生到现在的“家”的变化,以及他对自己的“安居梦”的奋斗与追求。

出生之时,王晓白跟着父母住在别人家的“屋檐下”。这样一个以屋檐下延伸出的地方临时搭建的“偏偏房”只有10平米左右,王晓白就在这抬头就可以看星星、但却又漏风又漏雨的“偏偏房”度过自己的童年。

时移世易,从1948年至2019年之间,王晓白搬过很多次家,照片在记录王晓白生活轨迹的同时,也将历史和回忆定格。现在很多年轻人闻所未闻的“家”,都在王晓白的对比照里呈现出来——“油毡房”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居所?7口人住在仅20平米的房中,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为了结婚而自建的草房又有哪些幸福的回忆?

(时光分享人王晓白带来的对比照)

如今通过自己的努力,王晓白最终于2004年搬进理想的“生态房”,王晓白大半生的工作和事业都与“安居”二字紧密相连。这样的“安居梦”王晓白最终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本期《图鉴中国》将一一揭晓。

从故地到新城,他们再建温暖家园

家是一种传承,但是在新中国70年的高速发展中,也有一部分人在异乡漂泊打拼,并最终落地生根在第二个家园;更有将自己的故乡视为家,在故乡努力扎根共建共享自己的大家庭。

节目第二位时光分享人,《三峡日报》摄影记者李风更有些与众不同,通过20年来几万张照片讲述了三峡库区和百万三峡移民人的变化。从1994年因为旅行中的一张偶然拍摄,到2014年的最后一张照片,李风浓缩了20年间整个三峡移民搬迁的过程。

20年间,三峡移民者在新的环境中把家过得如何?李风照片中的主人公也走进节目,讲述了自己经历三峡移民后,如今开起农家乐,办起红叶节,招待全球游客的故事……家在变迁中越来越温暖。

(时光分享人、《三峡日报》摄影记者李风带来的对比照)

一家人生活在5米长的船上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从海上漂泊到岸上家园,这一族群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时光分享人邓锦辉带来的两张对比照,则给出了答案。原来渔民村人最早是漂泊在东莞一带的水上人家,顺东江而下,在深圳河上安了家。这两个故事都将在《图鉴中国》中道来。

(时光分享人、深圳渔民新村村委会副主任邓锦辉带来的对比照)

 天下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由己而家,由家而国,是中国人始终不变的精神谱系。而这70年的“家事”都将在8月17日周六晚21:25,通过由东鹏特饮联合特约的深圳卫视《图鉴中国》一一呈现。

 

活动讨论

已有0条发言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