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活动招募 | 秦朔: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这家中国企业值得借鉴
上海活动招募 | 秦朔: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这家中国企业值得借鉴
11.13-11.17
活动详情

与腾讯、百度、阿里等2C里领域的明星企业相比,中国巨石是一个2B领域的“隐形冠军”。尽管在2B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公众也很少有机会去近距离了解它。

作为振石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巨石总裁、巨石集团董事长兼CEO,张毓强被《福布斯》中文版评为“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其创办的振石控股集团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

著名媒体人、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深入巨石集团及其发起方振石控股集团。在《新工业时代》一书中,他揭开了创始人张毓强艰难创业,不断创新的励志故事,以及巨石和振石能够发展成世界级工业企业的成功秘诀。

11月17日下午14:00-16:30,知名媒体人、“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老师将来到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揭开一个世界级工业企业的8大成功经验,寻找应对全球变局与转型焦虑的解决之道。

扫码即可抢先报名~

心法一:制造业成本的降低要靠规模经济

做制造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长的时间。振石集团的前身是桐乡石门镇东风布厂,1973年元旦前后拉出第一根玻璃纤维。经过20年努力,到1992年玻纤产量为1000吨。1993年,振石发起组建了巨石集团(中国巨石的核心资产),开始建设先进的池窑拉丝项目,产能为8000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大数字。再奋斗十几年,到2008年产能达到6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

规模经济能带来明显成本优势。例如,1993年启动的8000吨池窑拉丝项目,相当于大机器生产,而之前所用的代铂炉拉丝方法相当于个体作坊,8000吨池窑等于200台代铂炉的产量,而所需人工是代铂炉的1/10,成本当然降低。

为了形成规模经济,张毓强采取了贷款投资、联合投资、股权融资、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甚至在1999年将巨石集团的资产注入拥有上市指标的央企,为此不惜放弃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但他抓住了融资扩产的机会,产能遥遥领先于对手。

做大事,该抓的机会必须抓住。无论是离开家乡石门到桐乡二次创业,成为桐乡经济开发区引进的第一家大企业,还是从开发区一期地块扩张到三期地块,张毓强都走在别人前面。如果不是先行一步,土地价格就不知道要涨多少。

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最大的好处是使玻纤的应用更加普及,做大了市场,让这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心法二:要在供应链上下功夫

决定制造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拿原料来说,玻纤的主要原料是叶蜡石,通常1吨玻纤纱需要0.8吨叶蜡石,浙江、福建的叶蜡石储量约占全国的75%。巨石在桐乡和九江的生产基地毗邻资源丰富区,运输费用也低。振石集团在丽水松阳县建立了明石矿业公司,主营高岭土矿石和叶蜡石,从纵向一体化的角度建设扎实稳固的供应链。

2004年巨石着眼于西部大开发,在成都建厂。由于矿石要从浙江运,运费比较高。巨石成都团队和当地高校的专家一起探讨,能不能因地制宜,利用四川多山的优势就近找矿。最终找到了替代品,不仅节约了物流成本,而且原材料本身的成本也降低了。这就是在实践中对供应链的优化。

漏板是拉丝的关键设备,技术含量很高,以前是交给日本公司加工的。一块2400孔漏板的加工费是4.5万元,1克漏板的加工费是6元多,这还不算铂耗(一块漏板要加1.5%的铂耗损)。巨石自主探索做成以后,1克漏板的加工费只要0.5元。自己做还有一个好处是利于创新,原来是双底漏板,改进为单底漏板后,一年减少铂金使用1吨以上,剩下了以亿元计的开支。板子轻,电耗也降低了。

当年巨石在项目工程时用水量很大,如果全部从市政自来水公司购买,每吨要2元多,张毓强决定把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分开,生活用水由桐乡市统一供应,而耗费最多的生产用水改用附近的康泾塘的水,每吨成本0.6元,污水净化后还可以循环使用,成本更低。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巨石、振石非常多。成本竞争力是从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用拧毛巾的方法拧出来的。而且这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

想要破解更多中国好制造的心法,不妨这个周末,一起来听听秦朔老师的分享吧!

【活动介绍】

主题:

中国好制造——

《新工业时代》读者分享会· 上海站

时间

11月17日(周日)下午14:00-16:30

地点

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

(上海市虹口区公平路18号8栋嘉昱大厦一层)

入场方式:免费

嘉宾:秦朔

活动内容

1. 嘉宾个人分享(1个小时左右)

2. 现场观众互动

3. 合影留念

4. 签售

》》》点击即可抢先报名《《《


相关图书

 

活动讨论

已有0条发言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