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图标分享到微信

微信分享

方式一:用另一台手机微信扫一扫

方式二:截屏存图,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调取图片,识别二维码

话题嘉宾

烧钱换取市场规模的“互联网思维”还有未来吗?科创公司的估值如何回归理性?我是财经评论人么志博,欢迎和我聊聊

话题进行中 · 分类:商业关注人数:49

话题嘉宾: 么志博

今年9月,WeWork在美IPO失败,其商业模式、公司治理均受到了投资者的质疑。目前,WeWork的估值较今年年初时的470亿美元缩水80%以上。

同时,Uber自今年5月份上市以来,市值相较于发行时下降了约30%,财报显示,Uber19年第三季度净亏损11.62亿美元,时至今日,仍未实现盈利。

以烧钱换取规模增长、重视预期胜于盈利的模式是否还有未来?类似于WeWork的共享办公企业,是科技公司,还是写字楼二手房东?如何来定义科技公司?科技公司的估值如何回归理性?WeWork和Uber对国内的科技创业公司有哪些参考意义?还有哪些以技术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科创公司值得被关注?

我是财经评论人么志博,担任多家高校、众创空间、孵化器的创业导师。关于共享经济、创业和IPO的话题,欢迎和我聊聊。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您至少需输入 5 个字我要发言

共有25条发言,其中24条被回应最热最新

    举报原因

    x
    话题时间:长期进行热度(202)讨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