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琦界面专栏作者

《财经》杂志副主编。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物,却永远有新鲜的角度。做新媒体时代的常识传播者。

47文章106面粉0评论
    • 思想武器|“社会主要矛盾”启示录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公共事件表明,在对公共产品需求不断提升的同时,人们对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自治有了更高的要求。

    • 思想武器|21世纪会是历史上最不平等的时期吗?

      《人类简史》作者认为,21世纪的不平等程度可能会是前所未有的,富人有钱能够独享新技术成为“超人”,而穷人本身会变得无足轻重。赫拉利的问题是从过于功利主义的维度来考量人类历史的发展动力和趋势。

    • 思想武器|当监管者屡屡缺位,谁来监管他们?

      各种貌似突发事件屡屡暴露出监管者缺位。民心难测,不能指望每一次事件都会激起滔滔民愤形成倒逼之势。

    • 思想武器|乘着革命的历史动力列车

      关于十月革命,曾于1930年代亲身游历苏联的威尔逊不动声色地说,人们经常易于将其他国家的社会动乱加以理想化。

    • 思想武器|中国中心论变形记(完)

      中国的现代化和现代性进程依然是一次未完成的旅行和一场未竟的革命,如若成功,其更大的意义也在于丰富而非颠覆人类的共同经验。

    • 思想武器|中国中心论变形记(七)

      无论“中国中心论”的视角能让人们意识到前现代中国社会曾经拥有多么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到头来人们只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那些自发成长的资本主义萌芽永远难以成长为颠覆旧利益格局的参天大树。

    • 思想武器|中国中心论变形记(六)

      清朝接受并应用外国科技理念的开放情形在乾隆朝后期开始消失,因为试图参透“天道循环”是属于《叫魂》里被严加防范的“妖术”。

    • 思想武器|中国中心论变形记(五)

      长此以往,商人变得越来越没有动力和能力通过革新技术或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取利润,直至最后被拥有这样的动力和能力的国际竞争者彻底驱逐出市场。

    • 思想武器|中国中心论变形记(四)

      清末中国人口的增加并没有转化成消费者的大规模增加。在19世纪的中国,几乎所有商品的国内市场都受到限制。

    • 思想武器|中国中心论变形记(三)

      为什么中国人要一条道走到黑,在边际效益出现递减甚至为零的情形下依然要继续投入人力资本,从而走上一条悲惨式增长的道路,并在马尔萨斯陷阱中不能自拔呢?

    • 思想武器|中国中心论变形记(二)

      对欧洲中心论的解构很快引发了另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为何近代以来面对欧洲咄咄逼人的攻势,从中东到亚洲屡战屡败,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 思想武器|“中国中心论”的变形(一)

      如今离“在中国发现历史”的发端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中国中心论”的流变及国人对其的态度折射了怎么样的学术及政治生态,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

    • 思想武器|从《门口的野蛮人》看门口的野蛮人

      《门口的野蛮人》关于当时美国实体经济的描述提醒我们中国可能正在进入并购高发期,因为当一个经济体进入钱很多而实业不景气阶段的时候,并购会成为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一。

    • 【思想武器】南京大屠杀为何能被某些日本人在心理上除罪化?

      日式民族主义让日本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危险的敌人,日本支那通也因此成为最不受信任和待见的人群。这种抵触和抵抗反过来又导致支那通们认为自己帮助中国人的热情和努力被误解和辜负,由此认定中国人背信弃义,“不可救药”,注定要由亚洲的领导者日本人来加以统治和拯救。

    • 关于巴黎暴恐案 如何避免遁入错误的思考路径?

      一些新闻事件发生时,我们通常是很难做到正确地分析和解读,但我们至少应该尝试去做到不要诉诸于情绪化的反应,从阴谋论出发的逻辑推理,和似是而非的成见与断言。

    • 三四线城市去房地产库存到底有多难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去房地产库存、尤其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并没有速成之道,只能慢慢消化。

    • 朋友圈的七种武器

      长期浸淫朋友圈的资深圈友,这七种武器不可不知,但在成为装备控前请慎重考虑相关实力。

    • 苏琦:如何做一个体面的中年人

      顺风顺水时不得意忘形,逆境或平淡时节熬得住清冷,真正把手头上的事当做一种修行,不怨艾,更不怨毒,如此方称得上体面。

    • 被现代化与现代性撕裂的日本军队

      日本军队在国家的近现代化中居功至伟,但它自身却成为反现代性的最顽固保守的堡垒。于是,日本难以成为一个社会可以驾驭军队、政府可以整合政治和军事目标的正常国家。最终这个天皇的国度和这支天皇的军队在这种二元悖论中灰飞烟灭了。

    • 中国股市为何总是那么充满争议性

      股市涨跌所被赋予的意义往往超出经济学范围,而涨跌的动力组合中有形的手所占比例一直偏大,或许正是中国股市充满争议性的关键所在。